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聚力“创新联合体”建设 推动我盟科技创新“借梯登高”

 

在内蒙古自治区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态势下,锡盟科技局紧跟政策、抢抓机遇,瞄准我盟清洁能源、现代牧业产业端重大技术需求,集聚相关创新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6个,两年来共获得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4项、科技重大专项1项、关键技术攻关3项,争取自治区财政科技支持资金5243万元。

一是实现了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解决专业领域不足的问题。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跨领域多个专业技术集成创新,建设创新联合体是利用全国范围优势创新资源解决我盟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促成“产业需求+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与7家高技术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及协会联手获得了2021年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合力开展“大功率风氢储系统高效集成及灵活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突破风电自主控制器、高可靠性电解制氢装备等卡脖子技术形成了资源共享的“一盘棋”。创新联合体共吸纳国内高技术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31家,其中有技术中心、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60家创新平台资源。创新联合体带动企业投资8750万元,促进技术、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是实现了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解决了协同创新效率低的问题。目前我盟创新主体存在各自为战、势单力薄、参与度低、成果应用度低等问题,创新联合体对标政府产业端技术需求“出题发榜”,通过“课题契约化”达成各创新主体人才资源优势互补、科研任务分工明确、成果权属明晰共享、绩效尽责风险共担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2022年,我盟个创新联合体同时揭榜了自治区“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争取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赛马制”开展“适应高海拔低温型陆上大型国产化风电机组的研制”,预期实现风电机组功率≥6MW、整机国产化达到95%以上并完成测试验证与应用,将推动全区风电新能源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良性续接。

三是实现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解决了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的问题。高质量科技成果少、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难、科技成果对经济的贡献率低是科技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联合体是以企业牵头,精准对标市场需求,集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创新资源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内蒙古肉牛生物育种创新联合体以产业端需求调整科研攻关的方向,围绕我盟现代畜牧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联合攻关示范,获得了2022年自治区种业科技示范重大工程项目,争取专项资金500万元,开展“肉牛新品种培育及示范”,繁育母牛群体500头、选育达到国家种公牛认定标准公牛50头、组建“双肌-华西牛”选育核心群1个,打破主要品种种牛依靠进口的局面,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形成科技与产业结合的“一条龙”,解决科研和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实现了科技人才的有效配置,解决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制约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在积极推进的6家“创新联合体”中研发团队人数达到258人,成功吸引了涵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遗传育种等70余个专业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到我盟新能源、畜牧种业优势产业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来,促成“产业需求+科技人才”的精准对接,实现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技术集成“一体化”,增强了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避免了人才引进的泛泛化,有效地解决了我盟产业技术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

盟科技局紧紧围绕盟委行署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不断转变政府服务科技创新方式,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借梯登高”,引导我盟优势特色产业向高端化迈进。(规划科 高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