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蒙科聚”创新驱动 分平台建设乘势见效
锡林郭勒盟紧密结合实际,主动探索实践,积极融入“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的“蒙科聚”创新驱动锡林郭勒分平台。2023年8月以来,锡盟科技局集聚科创资源,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强基固本建平台。聚焦需求导向,持续鼓励科技型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各类研发平台,提升产业竞争力,累计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1个,其中国家级农业园区1家、星创天地3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家;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普1家、科技技术转移机构3家、众创空间3家、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7家、星创天地3家、科技园区7家、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5家、科普示范基地9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家。
二、坚持提质增量育主体。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创新主体数量持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家。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行动,通过“蒙科聚”成果发布、引进新能源、家畜副产品等领域科技专家32名;通过实施项目形式,引进中国工程院士曾恒一团队、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工程院丁文江院士等高端人才团队10余名、科技创新人才20余名,围绕农畜产品深加工、马产业等领域签订合作协议15项;依托内蒙古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锡林郭勒盟)持续培养技术经纪人,累计举办初级技术经济人培训班2期,培训人次78名。其中,10名技术经纪人参与了技术合同管理、成果登记工作,已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8亿元;成果登记200余项;培育科技特派员315名,开展技术服务活动10期。
三、坚持需求导向促合作。聚焦阻碍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常态化开展校企对接,组织科研院校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现已形成“校企匹配、线上沟通、实地考察、交流座谈、达成意向、后续跟踪”的校企合作全流程服务机制。征集科技需求23项;开展校企精准对接25次;走访企业高校院所30余家;在生物、防沙治沙、农牧业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6项。其中成功促成签约项目2项:二连浩特市西北红畜牧业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包金花教授团队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实施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项目;太旗蒙肥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吉林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落地实施藜麦、金鸡菊精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四、坚持成果转化赋动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与企业真实技术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实现供需对接“精准化”、服务模式“专业化”,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截至目前,围绕特色产业,召开科技成果发布会6次;发布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科研成果32项;发布企业技术需求21项;签约科技合作协议10个;促成锡林郭勒落地转化项目3项,总投资额达11000万元。其中“退役风机叶片高值化回收利用”中试项目产品成功下线,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效、环保回收利用退役叶片重大问题。“蚯蚓生态养殖与有机废弃物处理”生态循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开工启动,将建设年产20000吨有机肥和100吨鲜蚯蚓生产线,建成后生物有机肥可实现销售收入1550万元。
五、坚持全链条服务促创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与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并在锡林郭勒盟共同建立秦创原概念验证(锡林郭勒)中心,已签订概念验证中心共建合作协议。将围绕锡林郭勒优势产业方向,将概念验证纳入成果转化链条,遴选识别出能够解决我盟实际产业需求的基础科研项目,通过验证明确项目全产业链发展,做好科技“红娘”。目前,通过概念验证落地转化项目1项。
下一步,“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锡林郭勒分中心将继续动态管理创新资源集聚工作,提高企业、专家、术转移人才队伍在平台上活跃度和参与度,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结合,打造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的、全链条的、线上线下科技服务“窗口”。(锡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