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碳氢酶解系统技术"落地锡林浩特市沃原奶牛场
“蒙科聚”锡林郭勒分中心通过科技合作对接,成功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地生态原位再生课题组研发的“远红外碳氢酶解系统技术”科技成果引入锡林浩特市沃原奶牛场,通过建立千亩示范基地,实现“土壤修复-功能牧草-种养循环”全链条技术集成,破解盐碱化草场治理难题,打造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此次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地生态原位再生课题组的合作在锡林浩特市沃原奶牛场的1000亩玉米、2000亩牧草基地提供“远红外碳氢酶解系统技术”。“远红外碳氢酶解系统技术”是一种前沿的科技成果,具有显著的科技优势和应用潜力。项目创新性地将远红外技术与生物炭改良、智能滴灌结合,构建“三位一体”修复模式:一是土壤活化。远红外协同微生物菌剂,减少化肥使用30%,有机质含量提升10%-15%;二是节水智能。引入以色列滴灌技术,节水50%以上,AI算法动态调控水肥配比,避免盐分返渗;三是成本革命。机械化飞播、精准补播技术使种植成本降低30%-40%,户均年增收2-3万元,从而实现全产业链升级,从盐碱草场到国际标准畜产品通过发射8-14微米“生命光线”,裂解水分子为小分子团,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有机酸分泌中和盐碱。实测数据显示,该技术使土壤脱盐效率提升5-13倍,pH值降低0.5-1.0单位,植被盖度从16%跃升至60%,盐碱地变身“高产饲草基地”。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沃原奶牛场带来了科技赋能,也为草原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远红外碳氢酶解系统技术”在提升耕地生产力、草原生态修复、盐碱地治理的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农牧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